新标准剑指火灾隐患和交通风险
电动自行车是人们日常短途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个行业也暴露出一些违规改装等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标准在防火阻燃、防范非法改装、提升安全性能、满足消费者日常使用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与202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三项新修订的强制性国标及修改单相互衔接,共同组成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保障电动自行车产品本质安全水平。
降低火灾事故隐患和危害——新标准强化非金属材料的防火阻燃性能要求,明确电动自行车使用塑料的总质量不应超过整车质量的5.5%,以此减少火灾事故发生,降低危害程度。
减少交通事故风险——新标准严格限制电动机最高转速等关键参数,缩短车辆制动距离,鼓励安装后视镜,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
防范非法改装——新标准完善防篡改技术指标和检测方法,增加互认协同功能,落实“一车一池一充一码”,从技术上大幅提高非法改装门槛。
强化安全管理的同时,新标准从方便出行等方面对一些指标适当放宽。
“比如,将铅蓄电池车型重量限值由55千克放宽至63千克,满足消费者续航里程需求;不再强制安装脚踏骑行装置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何鹏林说,新标准还要求电动自行车具备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安全监测功能,以及时应对车辆被盗、温度过高或蓄电池电压过高等异常情况。其中对于普通的非经营性电动自行车,由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保留北斗定位模块。
过渡期内生产销售有什么变化?
标准修订牵动着企业生产和市场变化。新标准发布后,已经生产出来的电动自行车库存如何消化?企业如何调整生产线?
“新标准设置了8个月的生产过渡期,让企业进行新产品研发、生产线调整。”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有关负责人说,正式实施后还有3个月的销售过渡期,便于消化符合旧标准的电动自行车。
更安全产品加快进入居民生活
安全生产检查人员在检查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居民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新华社记者李欣 摄
2025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还将继续。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说,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电动自行车等5个领域的实施细则,明确具体补贴标准、操作流程,同时充分考虑与2024年政策的衔接,确保平稳有序过渡。
此外,随着全国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持续开展,生产销售、停放充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管理日益加强。完善充电设施建设、严查非法改装、加强牌照管理等举措,助力人们骑上更合格、更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国家消防救援局数据显示,行动开展半年来,每百万辆电动自行车火灾由原来的5.2起降至3.4起。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鼓励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老旧电动自行车更新,同时强化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进一步提高产品本质安全水平,推动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1、【喜讯】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入选2024年浙江省社会组织品牌展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