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普遍将衰老与行动迟缓划上等号时,荷兰和比利时的老年人正以电动自行车为载体,书写着活力满满的晚年生活新篇章。这场席卷低地国家的电动自行车风潮,不仅改变了当地老年人的出行模式,更成为他们拓展社交边界、重拾生活乐趣的重要纽带。
作为全球自行车文化的标杆,荷兰早已将自行车融入民族基因——人均拥有1.3辆自行车,36%的出行依赖骑行,其地位堪比枫叶之于加拿大。然而,时隔十年再次探访荷兰与比利时北部的游客会发现,如今的自行车场景已发生显著转变: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度大幅提升,而骑行者中,银发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这一现象为何值得关注?对于计划冬季暖阳之旅或春季出行的人们而言,电动自行车或许应纳入旅行清单。相较于传统的海滩度假或海上航行,在气候适宜、自行车基础设施完善的地区,租一辆电动自行车探索世界,正成为开启全新冒险的便捷方式。荷兰与比利时的案例显示,电动自行车让老年夫妇及朋友们得以更舒适、更愉悦地骑行,打破了年龄与身体条件的限制。
如何辨别这些骑行者多为老年人?除了荷兰女性极少佩戴头盔(赛车手除外),精心打理的灰发或染成金色的发丝成为直观线索;传统保暖围巾不仅兼具实用性,还巧妙修饰岁月痕迹。男性骑行者中,光头比例颇高——据电动剃须刀品牌Freebird官网称,晚年剃光头能展现男子气概,该品牌在荷兰销量火爆;非光头者则多佩戴地区标识帽或蒂利(Tilley)探险帽,下巴带勒紧以抵御风力。令人欣慰的是,老年骑行者中鲜见紧身莱卡服,着装风格更显轻松自在。
电动自行车是否真的成为60岁以上人群的热门社交活动?答案毋庸置疑。加拿大博主戴夫·霍根在其著作《电动自行车:让任何年龄都能重拾骑行(和生活)的乐趣》中,引用了“60岁以上电动自行车骑行者”Facebook页面的大量真实反馈。一位70岁丈夫与67岁妻子的组合表示,买电动自行车后每周多次前往海滩骑行;做过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骑行者称,电动自行车让自己重拾骑行信心;还有人分享,电动自行车帮助他们突破距离、逆风与坡道的限制,“像孩子一样骑行”。
对于受健康问题困扰的老年人而言,电动自行车更具特殊意义。无论是双肺移植、房颤还是骨关节炎患者,都能通过电动自行车改善生活质量。骑行者们普遍提到,电动自行车让他们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圈,在阳光与新鲜空气中锻炼,且无需过度承受身体挑战——这些正是医学专家眼中健康快乐生活的关键要素。
这股风潮也为旅行方式带来启示。与其在旅游团中成为参观城堡或大教堂的第700位游客,不如在多瑙河之旅中租一辆电动自行车,探索乡村与小镇的铺砌小径;或是骑行至杜布罗夫尼克的斯尔德山观景台,感受“凭借电动自行车登顶”的成就感。即便在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骑自行车出行次数已超过驾车,电动自行车导览游也成为热门选择。
正如“60岁以上骑行者电动自行车俱乐部”一位成员所言:“电动自行车为我打开了整个世界。”在电动自行车的助力下,老年人的生活半径不断延伸,社交活力持续焕发,为全球老龄化社会下的晚年生活方式提供了生动范本。
1、2025浙江展、电动两轮车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大会助力行业共创新生态!
2、《电动自行车蓄电池产品远程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等两项团体标准评审会在杭州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