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9日消息(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李杨)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近年来,北京市非机动车总量快速增长,非机动车的生产、销售、使用出现了许多新变化,给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带来新挑战。
日前,由北京市公安局会同相关部门起草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7月24日。这次修订聚焦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停放充电规范、行业车辆监管等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修订的条例如何回应市民诉求?对于规范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带来哪些利好?
此次修订是对2018年制定实施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强化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的销售管理制度,完善电动自行车产品目录制度,鼓励在北京销售小型化、轻便化的电动自行车。健全完善非机动车登记管理,设定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号牌十年有效期。完善非机动车通行安全规定,明确驾乘电动自行车应当佩戴乘员头盔等。
《征求意见稿》第二十四条明确要求,驾驶、乘坐电动自行车应当规范佩戴符合国家标准并且经过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乘员头盔。多位市民表示,此前对戴头盔没有硬性要求,尤其在夏天,很多人都不佩戴,对个人而言,留下了安全隐患。
刘先生表示:“没有强制要求,夏天基本上都不戴了。出于安全考虑,我一直都戴头盔。”
王女士表示:“不戴头盔肯定有风险。我自己平时骑车要带孩子,没有破解限速,但也是全副武装。因为有时候自己注意了,还得担心别人会不会对你造成影响,我觉得合理佩戴护具是有必要的。”
同时,此次修订还完善了非机动车通行安全规定。采访中有市民提到,骑电动自行车很多人会抱着侥幸不被处罚的心理,违反交规的行为非常普遍。
孙女士说:“逆行、闯红灯,肯定会不安全。有的时候看到有人过去了,以为是绿灯,然后一看不是又倒回来了,挺危险的。”
在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看来,违反交规的行为很可能产生“羊群效应”。
“因为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里,关于非机动车骑行管理的规则是比较粗的,所以说大量的这种违反交规的行为,的的确确是个从众效应,因为时间长了大家也都这么做了。”杨新苗说。
杨新苗认为,这次整合散见于其他法律法规中的非机动车通行规则,方便市民学习掌握,结合北京主要路口设备年底前具备电动自行车违法识别取证能力后,希望未来交通秩序能有改变。
强调安全是此次条例修订中的重点原则,其中,第十一条提出,北京市对超过生产日期五年的电动自行车电池进行安全性评估,未通过安全性评估的,应当停止使用或者更换。杨新苗表示,这项修改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杨新苗详细说道:“关于电池寿命,日本助力自行车电池,有个专门的充电底座,可以检查寿命和循环寿命,比如它的充电量,原来是5安时的,现在只能做到4.5安时,可能要退出了,这个设计做得很好。我觉得现在在法规里提出这些东西,代表着技术的进步。”
此次修订还明确,电动自行车行驶证、号牌有效期为十年。有效期届满后不得上道路行驶。广州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执行会长黄焕杰解释,影响电动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电动自行车的“三大件”:电机、电池和车架结构,十年主要是车架的寿命。
黄焕杰表示:“从行业统计的消费习惯来说,一般消费者在3到5年之间大概率会换车。电动车的寿命主要是看整车,电池又有独立的寿命,因为平时电池是随时可以售后更换的,这个没有绝对值。”
针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快递、外卖行业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征求意见稿》也提出了多项详细的规定。《征求意见稿》提出,对用于互联网租赁以及快递、外卖等服务活动的电动自行车核发专用号牌。
一位外卖员表达这样的顾虑:“电动自行车和外卖分别弄牌照的话,有些小区管控比较严格,可能对我们配送时效有影响,到时候肯定不能超速了,号牌管控了,我们肯定得更规范,具体影响还得观察。”
广州骑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情况(陈惠婷 摄)
广州交警近日正式印发《广州市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广州市多类民生服务和公共管理单位的电动自行车核发专用号牌,如外卖、快递、邮政、环卫清洁等相关行业。
《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法处理通过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专用号牌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黄焕杰认为,新的专用号牌管理办法,主要是对广州市7个民生行业单位的电动自行车做出和民用车号牌的样式区别,驾驶信息接入管理系统,依法处理相关违法行为。
“对这种专用号牌,广州市会建立一套即时配送行业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会结合车辆的GPS跟北斗定位相关技术的数据互通,能有效地监管车辆的超速、逆行、闯红灯等一些违章。”黄焕杰说。
除了此次专门核发电动自行车专用号牌,去年12月30日,广州立法管理电动自行车。对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违法通行、违规停放充电等突出问题进行了刚性要求。黄焕杰表示,经过半年时间,骑行者佩戴头盔的比例明显增加。
“消费者预约登记的时候,要观看教育视频,里面有很多不戴头盔的危险案例,而且看视频的累计时长要到两个小时,才能预约到上牌。再叠加路面交警执法,目前在广州如果不佩戴头盔,会给予警告或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现在佩戴头盔出行的明显增加了,比例超过了90%。”
广州市还对非法改装、加装、拼装电动自行车等乱象进行了刚性规定。黄焕杰表示,当地一直在持续推进溯源追查机制,车架、蓄电池和充电器都有赋码溯源的要求。
“在生产时会获取了一个唯一性的身份标识,销售时,消费者也很容易通过扫码的方式辨别这个车的核心部件是不是属于原装部件。没有溯源码的电动车是不允许在广州市场销售的。在上牌登记时,也需要这三个码绑定,才能给上牌登记,如果要改装,配件拿不到这个码。交警在执法时也可以拿手机扫车上的二维码,调取它的原厂数据,比对有没有做过一些大的改装,或者是改变了车辆的配置。”
无论是北京、还是广州,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以地方立法的形式,为倡导市民绿色出行提供更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喜讯】浙江省自行车电动车行业协会入选2024年浙江省社会组织品牌展示名单